宏观:央行最新报告
12月27日,中国人民银行(下称“央行”)发布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(2024)》(下称“报告”),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全面评估。
报告专题回顾了2023年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,强调银行资产端重点关注非信贷资产占比较高问题,负债端关注储蓄存款占比较低有关问题。风险处置工具要丰富,处置行动要迅速且强力。
报告公布了最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。从结果看,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,风险总体可控。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,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。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,区域金融生态持续优化。
地产:止跌回稳初见成效
近段时间以来热门城市的土拍市场也颇为抢眼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等核心城市部分地块竞拍出高溢价,甚至民营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也在提高,可以看出尽管全国土地市场仍面临压力,但房企对于优质地块的需求相当旺盛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土地市场的回暖被认为将有效提振楼市、有利于房企盈利提升及新房价格回稳,同时对于地方化债也颇具积极意义。此外,对于一些出险民营房企,债务重组工作仍较为缓慢且存在反复,房企风险出清尚待时日,但多家房企的债务重组工作在近期获得进展,2025年有望延续这一势头。
中指研究院表示,展望2025年,经济企稳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、持续用力的房地产支持政策是促进市场恢复的重要因素。商品房销售均价预计结构性微涨,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有望率先止跌。
民生:同比增长5.8%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9日公布今年前11个月物流运行数据。受益于一系列稳经济、促发展政策支撑,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持续累积,物流需求稳中有升,运行态势持续向好。
1-11月份,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20.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11月份当月增长5.8%,比10月份提高0.1个百分点。
四季度以来,物流需求回稳向好态势明显,连续两个月增速有所提高。
在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要领域安全能力”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发力显效带动下,工业、消费、进口等多领域发展加快,结构优化持续。传统制造、高技术制造等多领域呈现回升态势。
国际:将达205万人次
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,元旦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,预计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2024年12月31日晚间和2025年1月1日,日均出入境旅客将达到205万人次,同比增长18.8%。
近日,国家移民管理局就做好元旦假期口岸边防检查工作作出专门部署,要求全国边检机关加强出入境流量和口岸运行情况监测,及时发布本口岸出入境客流信息,为出入境人员行程安排提供参考;加强提示引导,科学组织勤务,备足执勤警力,开足查验通道,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。